附属中学
 
站内搜索:
 
 
 
 首页 | 学校概况 | 学校新闻 | 通知公告 | 教学研究 | 德育工作 | 素质教育 | 师生风采 | 资源下载 | 留言建议 | 在线投稿 
通知公告

 
 

素质教育

当前位置: 首页>>素质教育>>正文
 

“素质教育可以包容并最终超越应试教育”
2010-09-21 22:11     (点击: )
 
 
  

  有教育专家曾指出:只要现行的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改变,“素质教育”恐怕永远只是一句口号。但令人尊敬的是,在应试的压力下,一些老师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如何尽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。这些“不走寻常路”的“个性教师”们,有的另起炉灶、自成一派;有的因地制宜、兼收并蓄……教师节前夕,本报记者采访了几名个性老师,请他们谈谈亲身实践与感悟。 



■文科 

  把做题时间改为阅读 

  高考诸科,语文最难。也正因为如此,来自青岛的“语文狂人”王泽钊老师的故事,更像一段“传奇”:曾“猜”中十余个高考作文题,执教班级语文高考平均分曾达到122.3分……更重要的是,王泽钊老师能让学生在保证语文高考成绩的同时,还能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经典文学著作,成为一个个文学“发烧友”。 

  然而,王泽钊谈起自己的语文教学,却表示“没有什么秘诀”。他甚至自称教语文不以高考为目标:“我教语文不为应试,而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。但这个过程实际上把应试的内容也都包括了,所以我觉得素质教育应该是包容而最终超越应试教育的。” 

  吸引学生,老师自己要博学 

  “现在很多学生面对语文,会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,所以说教学的第一关,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问题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。”王泽钊透露,虽然自己教学考高分没有什么“秘诀”,但在吸引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方面,他则有自己的“独门秘籍”――写篆字。 

  “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上,我就会给他们把‘文’‘字’这两个字的篆字写在黑板上。‘文’:代表万事万物,这四条简单的笔画就概况了地球上的很多形象。这是高度的概况而又很具有具象性。‘字’:最早是指在屋里生孩子――‘字者,生子也’。后来也代指生命。‘文字’是和生命相联系的。学生听了之后就觉得很有意思。” 

  在用“文字”本身吸引住学生后,王泽钊一般还会趁热打铁,在黑板上写上一大堆篆字:“我在黑板上写了擦、写了擦,每个学生都忙着在底下跟着描。下课后学生们都说:从来不知道汉字这么好、这么有意思,有这么多含义在里面。”王泽钊介绍说,他以前曾用心学习过书法、篆刻等,也钻研过《说文解字》,所以讲这些内容也就比较轻松。而在课堂上讲篆字和汉字的演变、含义等等,则是受到了当年陈寅恪、王国维、鲁迅等人上课内容的启发。 

  当然,王泽钊认为,吸引学生热爱一门学科,手段可以多种多样,但首先是教师自己应该具备一定的学识:“学生崇拜老师,一般是因为老师的学识渊博、道德高尚,这两者缺一不可。但很多情况下,更能吸引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,更主要的还是看老师的知识储备。所以,如果老师平时在课外没有钻研,只是按照教育部指定的参考书教学生,怎么能吸引学生喜欢你这门课呢?” 

  “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极限” 

  对于高考语文,王泽钊认为,其中的阅读与作文占的比重最大,而应对这两种题目,则都需要平时积累大量的阅读。 

  山东省乃是中国的高考高分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,其学生平时的学习紧张程度自不必说。而王泽钊老师当年只带高三毕业班,时间更是“寸金难买”。但连他带的理科班中,都有学生用高三时间通读了竖排版的《史记》;有学生把《鲁迅全集》16卷读完;有的学生背过《楚辞》;有的学生背过《庄子》……这些学生,哪来那么多时间看书? 

  王泽钊给出的答案是:把用来做语文练习题的时间,都改为阅读:“我是不主张做所有以前出过的题。现在很多地方的孩子忙着做什么‘三十八套题’之类的系列题,其实里面很多题也都是重复的,再加上对答案,浪费很多时间。我就是鼓励学生去多阅读。一年的时间,有学生能看完好几本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,为什么?因为有兴趣。只要调动起学生对文学的喜爱,再抓好阅读的效率,高三整整一年的时间,其实可以看很多东西。” 

  王泽钊给学生的推荐书目中,不乏《追忆似水年华》《尤利西斯》《城堡》等一些相对比较深奥的书。有老师曾质疑王泽钊:这些作品我们做教师的可能都读不懂,你的学生能读懂吗?而王泽钊的看法是:老师就好比体育教练,当教练只跳一米八无所谓,教出来的学生能打破世界纪录,就是最厉害的教练。如果教练自己跳两米五,学生跳一米八,那就不是个好教练:“每当我看到有老师对学生说‘我教给你会的这些就足够了’,我就很来气!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极限,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赶上自己、超越自己,把老师甩开得越远越好。” 

  ■理科 

  “化学是可以在生活当中应用的” 

  化学教师秦蕾,一毕业就来到北大附中教书。如今,她已经教了18年了。回忆最初的教学,她坦承自己也经历过很痛苦的阶段:“当时就是光抓知识点,做题做题做题。弄得学生们很累,自己情绪也很不好。”但现在,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她的学生们,都很享受上化学课这个过程。而从“痛苦”到“享受”这一转变过程中,秦蕾也体会到了理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――培养学生对于一个学科的核心的观念和研究方法的认识。 

  “学生有兴趣做的,就能完成得很好” 

  与数学、物理相比,化学的学科知识结构相对不够成熟和完善,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。而这也是秦蕾当年痛苦的根源所在:“很多东西就怕学生记不住,有时候为了学生背一个化学式我就能着急半天。”但现在,她会在课堂上,为学生们构建起一个个“体系”来,“我们刚一开始上课的时候,我先准备了一个大托盘。把这一学期学生将会见到的所有化学药品,全部摆在学生面前。我让学生可以先按照初中的化学知识对其进行分类――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;是酸、碱还是盐等等。而接下来,我每上一次课,每讲一个知识单元,都会把这个托盘上的物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重新分类:比如离子反应角度的分类;氧化还原角度的分类……”每一次讲课都要让学生“分类”,这就是秦蕾在给学生培养“分类观”这一贯穿整个化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观念。 

  “这样一个学期讲下来,学生即便会忘记某些物质的性质,但他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,重新分析这个物质的价态、分析它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……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。你也不用催着他去死记硬背一些东西了。”而在传授这些观念的基础上,秦蕾还会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学科体系。比如,她也会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:让学生在一张像电影海报那样的大纸上,让他们用自己的思路、自己的角度去把这一本书的内容概括、串联起来,设计出一张知识结构图。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讲过的这些学科方法去串联,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。 

  “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让我出乎意料:很多人做得非常好!”在秦蕾展示的一张张学生作业上,不仅有学生们各具特色的知识结构图,还有不少学生在图的旁边精心绘制了花边或卡通插画,看上去有点像手工课的作业,“看起来这种作业可能比做练习题要有难度。但实际上,学生有兴趣做的,就能完成得很好。” 

  “化学是可以在生活当中应用的” 

  学化学有什么用?这曾经是不少学生的困惑。因为高考之后,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太接触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了。秦蕾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。因此,她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观念:化学是可以在生活当中应用的。 

  “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,所以我们也会在很多实验中,安排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。”秦蕾举例说,在讲溶液pH值的应用时,化学教研组和生物教研组一起设计一个实验――无土栽培的植物溶液pH值的调整,“你要搞无土栽培,就得知道栽培的溶液pH值能否适用于植物生长。你要去测试溶液的pH值,如果超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范围,你还需要对溶液酸碱度进行调整。调整到什么程度可以适宜植物生长?这就自然而然地涉及计算了。而你调整之后,是不是调对了?你还需要测……整个一个实验,包含了pH值要考察的很多知识点,而学生从中收获的,却又不光是与pH值相关的这些知识,更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用。” 

  ■副科 

  带学生逛四合院 

  身为音乐、体育或美术等传统意义上所谓的“副科”老师,他们教授的课程内容,其实往往本身很“素质教育”。遗憾的是,在高考的指挥棒下,很多副科老师可能会显得相对“弱势”。不过,在北师大实验中学的美术老师吴荻,算是个“幸运”的另类:校方大力支持自己施展拳脚,按自己的想法教学。但谈到这份“幸福”,吴荻表示:自己先得“立得住”,别人才会支持你。 

  “自己得立得住,别人才会支持你” 

  吴荻的办公地点,无疑是令很多美术老师所羡慕的:古色古香的桌椅,琳琅满目的艺术品,还有各种美术类书籍、杂志……这里分明就是一个小美术博物馆。学校对于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,让吴荻有了不少美术老师无法比拟的教学资源。他也坦言:一个学校的领导的观念如何,其实对一门课程的开展很重要。 

  不过,对于其他一些美术老师对他这里的氛围表示羡慕,感慨自己的学校不给美术课什么支持时,吴荻却表示,没有这些资源,美术课依然可以上好:“教副科的老师,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,不能觉得‘我就这样了’。自己得立得住,别人才会支持你。你得爱你这个职业,爱你教的这个科目,用真情去教书,学生会尊敬你,领导也会重视你。有的老师到我这儿来看,就感慨‘哎哟,你这儿条件太好了’!但你自己也得做到这个份儿,不然领导凭什么支持你呢?” 

  吴荻说,自己并非刚毕业就来实验中学工作。最开始也是在一个不怎么重视美术的学校里任教:“我刚上美术课的时候,没有幻灯机,很多设备也都没有。我就把能用的全用上。比如我会拿画册举着给大家上课,后面有看不清楚的同学,我还会举着画册走到他面前让他看。”吴荻通过自己的精心备课,把美术课上得有声有色。他的公开课,在西城区、北京市乃至全国都获过奖,“一获奖,校领导自然就重视你了,没有幻灯机也会帮你找幻灯机。” 

  “我感动了,学生自然就会被感动了” 

  “吴荻老师讲课,特别有感情!”这是目前刚升入高三,去年听了吴荻一整年课的张同学对吴荻的第一印象。 

  而吴荻的“有感情”,往往是依靠自己平时的积累而来的:“讲一张画:说这张画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,米开朗琪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,这幅画创作于哪年,这幅画在美术史上有什么地位……一会儿学生就能都睡着了。我讲课时候会讲: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,是什么感受,什么心情。我当时是怎样理解这幅作品,后来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……我感动了,学生自然就会被感动了。” 

  吴荻讲课的内容,以中国的传统美术为主,他便会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去看中国著名作品的真迹,之后再去给学生讲。而除了自己看,吴荻也会想办法带学生们去实地看作品:“实验中学曾经有一个独创的美术教学的课程安排:美术课隔周上,每次上课则是两节美术课连堂。等于上一次课是90分钟。这是非常科学的:90分钟基本上可以满足一个学生创作一幅作品。而由于有这种连堂的上法,我有时候会把学生带出去上课。比如我讲北京的四合院,就可以带学生出去,到距离学校最近的四合院去走一走,转一转。” 

  有一年春天,吴荻带学生去郭沫若故居看四合院。郭沫若故居的庭院里,种了两棵大的海棠树。当时正是海棠花开的时节:风一吹,花瓣飘洒,如漫天花雨。 

  “当时学生们就在感慨:我们以为四合院都是破败的,和‘危房’‘大杂院’‘拆迁’联系在一起的。来到这里才知道:原来四合院这么美,有这么多讲究……”几年后,吴荻再带新一批学生去郭沫若故居时,经常会和以前教过的学生不期而遇。这些学生,都是回来看海棠花的。 

上一条:每个网瘾孩子背后,都有一个问题家庭
下一条:文明要从娃娃抓起
关闭窗口

   
 
 

西安科技大学附属中学  版权所有